鸦母的贡品(你在民间见过奇人异士吗)

1. 鸦母的贡品,你在民间见过奇人异士吗?

民间不乏奇人异士,我就亲自遇到过,帮了我大忙……

08年的时候,我老婆的外婆走失,家人苦寻多月未果,最终经高人指点,一家团聚。事情是这样的……

提到我老婆的外婆,不得不着重说一下,她是一名聋哑人。自小失去语言能力,养育了一儿一女。我老婆她外公在我丈母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她一个聋哑人一手把一双儿女拉扯到成家立业。

我第一次见她,我还没结婚。那时候农忙,我去帮忙,中午回家,发现一个老人坐在门口,手里拄着一根拐杖,看我进来,她估计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我是谁了。眼神里流漏出的喜爱神色,我至今都记得。她赶紧起来,去房间里拿了一瓶牛奶,硬塞给我……

后来,我在常州的时候,听说她走丢了。特意请了假和我老婆一起回家去帮忙一起找。我们回家之前,他们已经找了差不多一个月,我丈母娘眼泪都哭干了。

这个时候的想法,就是很简单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到家的时候,实在也是没办法了,我一个朋友跟我说,不然找人看看吧。也不知道行不行,就当试试呗!

我征求了我丈母娘的意见,她也是急的没办法了,所以也就同意了。于是我朋友就带我去找了他一个朋友,简单说明了情况,然后告诉他生辰八字和一些简单的情况。

没几分钟,他跟我说,你回家告诉你丈母娘,不要着急,有福之人正在被善良的人家悉心照料。不出一周,自会有人寻上门来。

我就回家跟我丈母娘这么一说,她哪里相信呢?依旧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找,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然后坐在门口流眼泪……

我们劝也没办法劝,我老婆就陪着默默地流眼泪……

第四天,有个村上人过来说,快看泗洪电视台,有人登了寻人启事,说是一个哑巴老人,我感觉就是你家丢失的老人,我还把电话抄下来了。你们赶紧打个电话问问!

电话一拨通,果然就是我老婆的外婆。二话没说,当天晚上,我就开车带着我丈母娘,我老婆,就去了。到了人家,一进院门,就发现我老婆的外婆,安静的坐在堂屋里,一看我丈母娘进来,眼泪就流下来了……因为她不会说话,只有流泪了。

两家人坐下一谈,才知道,我老婆外婆已经在这户人家住了一个月了。一开始是在街上看到的,这家人心善就把他带回来了,发现不会说话,就一直不同意她走。心想附近谁家老人走失应该不久就会寻来,可曾想,这个老人硬生生用两条腿跑出了县,哪里还寻的到……

这期间,这户人家还单独给外婆收拾了一个房间,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中间外婆几次要走,他们留不住,就给她准备了干粮水,可是不放心跟着她,到最后又把她带回来,继续伺候着,心想终归有人会来找的。

那户人家的男主人说,这个老人好的,如果没人找他就准备给她养老送终了。因为他妈死的早,看到外婆就想到了他自己的母亲。

后来一等再等,也没人来寻,外婆又经常一个人坐在大门口抹眼泪,他们看着心疼,托了周边乡镇的亲戚打听都没消息,在当地电视台打了寻人启事也没消息,后来就想着,再试试吧,就去隔壁几个县的电视台也打了寻人启事,这才两天,就接到了电话。

听他们这么说,我丈母娘差点给他们跪下……

外婆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去世那年这户人家的男主人还来送了最后一程,这么多年,两家人之间还有走动……

最后祝好人一生平安!

民间不乏奇人异士,有时候剑走偏锋,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最后,祝外婆天堂安好,祝好人一生平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鸦母的贡品(你在民间见过奇人异士吗)

2. 刘秀走南阳的历史典故?

西汉末年,奸相王莽篡位,派人各处缉拿皇室太子刘秀。刘秀当年只有十二岁,为逃避追捕,潜逃南阳。一路上王莽的追兵不断,险象环生,几次差点被擒。从而就有了“刘秀十二走南阳”的民间传说……

话说有一天王莽的追兵紧逼,把刘秀追到一片开阔的庄稼地。刘秀心中暗自思忖:“这回完了,一片平原,无处藏身,真是天要亡我呀!”。情急之下,刘秀看见有一农夫正赶着马扶着犁耕地,便信口言道:“天若不亡大汉,就让这农夫一犁耕下三尺深,好让我藏身此处,躲过此劫”。说话间,只见那马匹加速,耕犁入地,犁出了一道深深的壕沟。刘秀纵身而入,身负薄土,隐于犁沟之中。正在刘秀屏住呼吸,听天由命之时,王莽追兵纷纷而至,外面一片嘈杂。追兵搜寻无果,便问农夫,不料农夫既聋又哑,无法交流。便问田间的鸟儿,可曾看见刘秀的去向?

田里的“角角”(洪洞方言俗称,学名田鹨,像麻雀一样的鸟)叫道“犁沟儿里,犁沟儿里”;喜鹊在枝头歪着脑袋不停地叫唤“枪扎,枪扎”;王莽便下令继续搜查。芝麻掉进针眼儿里——就在一个“巧”字,恰巧马拉着犁停在了王莽的身上,这马聪明机灵,把前蹄儿半抬着,生怕踩着刘秀。追兵见状,便不再搜寻。“角角”又叫“犁沟里,犁沟里”,这时有乌鸦飞过说“瞎(哈)话,瞎(哈)话”,红嘴山鸦(洪洞叫红嘴鸦娃)叫说“走了(俩),走了(俩)”,说得追兵无了主义,便继续向前追赶,一路扬长而去。

刘秀从犁沟里爬出来,便转入一个荒村。长途跋涉和惊吓觉得十分疲惫,看见路边有有几颗树木,就斜靠着树休息,又累又渴,不经意就睡着了。在梦中梦见自己吃到了一种仙果,又甜又解渴。回味着仙果的美味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身上落了一颗大桑葚,吃起来给梦中的仙果一样。原来他靠着的树是一颗果实繁茂的大桑树,于是又摘了些许桑葚充饥。人在饥寒交迫、穷途末路之时,吃到这样的美味让他神清气爽、精神大振,由此躲过了一劫。

几经磨难后,刘秀最终返回京都,登基做了皇帝,就是历史上开启东汉的汉光武帝。于是就对昔日落难时帮过和害过他的动植物进行了赏罚和分封。罚“角角”(田鹨)只能穿粗布大衫,在田里安家,不能高飞远走;罚喜鹊只能穿小衫马褂,三九不得回家,三暑不能喝水,风餐露宿在枝丫;封乌鸦和红嘴山鸦穿绸挂缎,四海取食,包括祭祀贡品;封马配鞍韂,日行千里,至今马仍然爱抬起一只前蹄,生怕踏到刘秀的身体;只是怎么也想不起桑葚树的样子,赶到原地查看时又恰逢冬日,叶、实落尽,凭印象错封了椿树为王木,至今桑树仍然流出特有的水水,那便是它委屈而心酸的眼泪……

3. 杜日节的节日习俗?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宋梅尧臣有《春社》诗云:『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 龙抬头 北方地区,“二月二”主要为龙抬头节,龙抬头节是我国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节俗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内容:

1.引龙。引龙的方法大致有二:一是撒灰引龙。北方地区人们是日以灰(有草木灰、灶灰、糠、石灰不等)从大门外一直撒到灶间,绕水缸一周,叫“引钱龙”,说是可引龙出世,百虫慑伏。清咸丰《武定府志》载:“以(二月)二日为春龙节,到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宫景辉等《中国志·天津篇》载:“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按天津旧俗,要向河沿水边撒一条青灰做的龙,再用谷糠撒一条黄龙引到家中,取送走懒龙、引来钱龙之意。”总之,撒灰至井边(或河边)就是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汲水引龙。是指清晨汲水回家,谓之引钱龙回家。河北《怀来县志》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以近惊蛰也。各家晨起汲水,有祓禊之意。”

2.除虫、薰虫。二月初在惊蛰前后,是春回大地、农耕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蛰、蠢蠢欲动之时,故汉族民间有许多采取清扫、拍打、撒灰等手段以除虫的岁时活动,其中除了引龙伏虫外,还有咬虫、摔蝎、薰虫、击梁等活动。旧时薰虫方法是以油煎食物,用油烟熏虫蝎,并食此物,俗称此举可免虫蛀,流行于华北一带。河北《永平府志》载:“用香油煎糕熏虫,则物不蛀,且以避虫蚁。”

3.剃龙头。北方汉族民间是日理发剃头称为“剃龙头”,俗以为有利于人生尊贵。内蒙古《绥远省调查概况·清水河县》云:“(二月)二日,为‘中和节’,俗以为‘龙抬头’之日……是日多剃发,谓之‘剃龙头’。”二月初二剃龙头的习俗在北方流传至今,人们多于是日剃发、理发。在河北,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是日不理发,则抬不起头做人,以后会没有出息。

4.食俗。传说龙主雨水,又可镇伏百虫,能保佑丰收,故二月二的食物也多与“龙”联系在一起,把煎饼做成龙鳞状,叫龙鳞饼;水饺叫龙耳、龙角;米饭叫龙子;面条叫龙须面;吃猪头称食“龙头”,人们俗以为吃猪头肉是吉祥的象征。

5.嫁女住春。北方农家有在二月初二日把已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小住的风俗。河北《滦州志》载:“(二月二)先期,俗必迎女归宁,谓之‘住春’。”山东《历城县志》载:“仲春月二日,打灰囤,逆女归宁。”有的地方在二月初二,新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用青布缝制的囊袋,内装百果五谷回娘家小住,俗称“送二月二”。

6.禁忌。为尊崇龙的恩赐,使其为民兴风作雨,保佑丰收,是日有许多忌讳,包括:(1)忌动针线。是日不能动针、刀、剪子,怕伤了“龙目”,招致灾祸。河北《张北县志》云:“(二月二日)妇女忌针黹,恐刺龙眼。”《中国志·天津篇》载:“妇女们在这天不动针线,怕扎坏了龙眼。”(2)忌担水。山西《永和县志》载:“早忌担水,俗谓恐担回龙子。”《中国志·山西篇》载:“把二月二这晚上说成龙出来活动,人们不要去井边、河边打水,也不要在水边弄出大的声响,以免惊动了龙,把好年景给破坏了。”(3)忌洗衣。是日有些地方还要停止洗衣,说是恐“伤了龙皮”。(4)忌磨面。河北《新河县志》载:“忌磨面,恐榨龙头也。”

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龙抬头节的节日活动与禁忌,绝大多数都与敬龙崇龙有关,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人们吃“龙食”、引钱龙、避龙忌等风俗活动,都是为了祈求龙神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都反映和体现了人们对龙的崇拜和信仰。 社日节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并有了祭社神(即土地神)的社日节。“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祭社神先得设坛立庙。君王立的称“王社”,百姓立的叫“大社”。社坛还得有社主——社神。最早的社主是树木,如夏代在坛上种松树,商代种柏树,周代种栗树。后来,社主改为石头、木牌和堆土。如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便以五色土为社主,并以东方青土、西方白土、南方红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既代表天下土地,又蕴含了阴阳五行。只是为了祈求农业丰稔,增加了主宰五谷的稷神,故称社稷坛。这就是明清皇帝祭社的“王社”。

百姓立的社,如今多称土地庙。遍布各地城乡的土地庙有大有小:城镇多由居民捐钱建造庙宇;乡间则在村外头大树下,砌个一二米见方的小庙,或用四块石片,三块作墙,一块盖顶,还有捡块破缸片作盖的。如此“委屈”主宰土地、年成和人丁兴旺的尊神,却未闻土地神抱怨和报复的。

于是,汉族民间塑造的土地神像,多是留着长胡子的慈祥老者。后来有人觉得让他孤身独守小庙未免太寂寞,便按人间社会给添了俗称土地婆的夫人。不过,在福建、广东及西南地区,人们在土地庙里立一二块石头,上盖红布,便是土地神——这是以石头作为社主的古代遗风?农家还在厅堂正墙供奉了“天地君亲师神位”的墙根下,贴一张写有土地神位的红纸,摆个香炉,便请来了护家的土地神。

祭社是古代全民的盛大节日。帝王亲赴“王社”祭祀祈丰后,还要欢宴群臣。百姓则集体祭祀本村的社神。我们从古代诗文中可了解那时的社日情景:村民凑钱买来猪、羊,然后敲锣打鼓,抬着猪羊,提着酒壶和各种供品,聚集社神庙前,焚香祭拜,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村寨安宁。祭毕,按户分肉,并在庙前野炊,聚餐欢饮,还有擂鼓、对歌、斗草等娱乐,日暮方归。宋代诗人张演在《社日》诗中写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信仰上的不同:南方是土地神信仰,北方则是龙神信仰。这种不同的信仰,源自于南、北地区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源短缺,而农作物的生长又离不开水,北方农耕人民渴求水和期待降雨的心理就折射反映在北方民众的生活习俗之中,许多习俗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民众对水的渴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仰和崇拜。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拜的神灵,人们把它看作是会兴云布雨、主管雨旱之神,从而在北方产生了一套崇龙、敬龙的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突出表现在“龙抬头节”中的一切禁忌习俗中。

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来说,山多、江河多而土地少,因此对土地的崇拜也就更甚于北方。以土地为生的先民们认为土地负载、孕育万物,毁灭万物,因此很自然地将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归因于“地”对人类的赏罚,据此就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敬土为神。于是自上古以来产生的祭社习俗在南方一直传承至今,并演变成南方现今的“二月二”社日的习俗。

2,文化传播,是指一种文化向其他范围转移或扩散,引起文化的互动、采借以及整合过程(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土地神信仰起源甚早,其最早形成的地区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地说最先是在某个地方产生,并向四周地区传播开来。钟敬文先生认为:“一种新的民俗在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形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完善之后,它的功能和价值被充分显现出来,它不仅为该民族、该地区的民众所接受,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且开始向其他民族地区透。”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南方的“二月二”社日就是传承了自上古产生的祭土地神的民俗,土地神信仰能满足南方民众祈丰年、消灾祈福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南方奉祀土地神的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北方地区的“龙抬头节”习俗,据吉成名《龙抬头节研究》一文考证,最早形成于黄河中上游地区,随着居民的迁徙而向其他地区传播。因此,在江苏一带,也有龙抬头习俗,这应该是由北方汉人在南迁中传播过去的。南方本地人民也有一套自己的风俗,由于在共同的地域生产劳动,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和影响,这必然就会产生文化传播,在传播中二者又有选择性地吸收或排斥对方的风俗文化,故而逐渐形成了将龙抬头习俗与当地祭社习俗结合起来的新“二月二”习俗。

4. 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

如果我告诉你,早在康熙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机关枪”,你信不信?别不信,这是真的,火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起步上便领先于西方各国,火器的发明上我们自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其实,我们的火器技术在早期并不落后西方各国。只是领先西方国家200年,被称为清代“机关枪”的“连珠火铳”,最终却被康熙皇帝“弃之不用”。

其实,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初康熙皇帝采用了,并加以研究发展,又当如何,晚清的百年屈辱史又会不会存在。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最早的“机关枪”。

这个清朝的“机关枪”其实应该叫“连珠火铳”较为准确,是由我国清代著名发明家、火器专家戴梓所发明的。他所发明的“连发火铳”,可以说将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的火器给甩了几条街,因此,一度被我们称之为清代“机关枪”。当然,这个称呼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当时的连发火器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戴梓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聪颖不凡。十一岁时便能写出“有能匡社稷,无计退饥寒“的诗句。后来在自己父亲戴苍的影响下,喜欢上了机械制造,并制造出多种火器。对戴梓而言,机械的设计与制造,特别是火器的设计与制造既是他的兴趣爱好又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随着“三藩之乱”愈演愈烈,在康亲王杰书的邀请下,戴梓欣然弃笔从戎,摇身一变成了武器专家。而戴梓此次“出山”,为杰书带来的便是他的发明——“连珠火统”(清代“机关枪”)。据典籍记载,戴梓的“连珠火统”可以做到连续射击28发子弹,“计二十八发 , 火药铅丸乃尽 , 始需重贮”。

可能这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28发算不得什么,但别忘了,那是在清康熙时期,能连续射击28发的火铳,这可以说是逆天的存在了,凭这一点,戴梓可以算是那个年代最厉害的武器专家。而且,戴梓的“连珠火铳”在设计上十分巧妙,解决了旧式火器容易受风雨影响的难题,同时又能达到连续射击的目的,可以说极大提升了清军的战斗力。最最重要的是这比西方国家早了200多年,性能上更是超越了当时世界上的同类火器,只可惜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

在“三藩之乱”平定后,戴梓因功受到康熙封赏,被封为学士供职南书房,后又调职钦天监,成了南怀仁的属下。钦天监的主要职能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等,可以说,康熙这样的安排等于是将戴梓这样一个天才给埋没了,在钦天监里,戴梓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荷兰谴使进贡“蟠肠鸟枪”,希望能获取一定的好处。康熙看完“蟠肠鸟枪”后表现的极为不屑,声称“是中国有也”,并命令戴梓暗中仿造,戴梓用了5天时间超造了10支比荷兰更为先进的“蟠肠鸟枪”。

戴梓的这一表现让康熙十分满意,并将这10支“蟠肠鸟枪”反送给荷兰做礼物。这可把荷兰使臣惊呆了,看着戴梓造出来的“蟠肠鸟枪”一时说不出话,毕竟没有谁会去怀疑有人能在五天之内仿造并超越。

不过,戴梓表现出来的能力,却让康熙感到了一丝的不安。“连珠火统”、“蟠肠鸟枪”等等诸多戴梓的发明,让康熙看到了戴梓的能力,也让康熙感受到了来着“汉人”的“威胁”。

的确戴梓在火器方面的造诣十分高,但正是因为戴梓让康熙感到了恐惧、不安,试问一下,如果军队装备上了这些火器,那么八旗子弟将失去冷兵器时代所具备的优势。八旗铁骑不再是“无敌”的存在,而是成为戴梓火器之下的活靶子。

就在这时,南怀仁在内的几位西方官员一起弹劾戴梓暗中勾结日本。当然了,这里面戴梓自入钦天监后经常与几位西方官员发生争执,且戴梓的发明比他们的更加赶明,抢了他们的风头的原因在,至于这里面到底有没有康熙的影子在,需要大家自己品、细品。

所以,康熙看了南怀仁的弹劾奏折后,便顺水推舟,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沈阳)。此后,戴梓靠卖字画度日在盛京艰难地生活了30多年,过着“夜拥败絮卧冷炕,蹋冰入山拾榛子疗饥”的生活。终因贫病交加,戴梓在辽东的冷炕上悲愤而终。

悲呼戴梓,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抵不过康熙的自私,最终只能在悲愤之中郁郁而终。而我们今天在读历史,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清朝因为康熙的自私,错过强军强国的好机会,无比痛心。

5. 有什么书和三生三世系列差不多的?

《三生三世》系列的小说很好看,我也很喜欢这一类的小说,还有一系列相似的小说是桐华的《山海经系列三部曲》。山经海纪”系列“山经海纪”系列一共三部。故事取材于《山海经》,从炎黄大战开始写起,直至黄帝之孙颛顼继承帝位,下令将天抬高、将地下陷,绝天地通,隔绝了神和人的联系,从此世间再无神结束。(神和仙是不同的概念,这个时间段之后,也恰好是神话消失、道教仙话兴起的时期,的的确确从此再没有真正的神。)目前,前两部《曾许诺》《长相思》已出版。

小编在这里要说的是第二部小说《长相思》,这部小说和唐七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很像,讲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爱情故事,不同的是女主是皇帝的孙女轩辕妭与蚩尤之女,而男主是青丘九尾狐涂山氏族长,两人谱写的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恋。

且女主的经历也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很像,身份多变,几经波折。女主小夭出生时将蚩尤所赠“驻颜花”封印在小夭眉心,令其改变容貌,以便以高辛长王姬身份示人,后又送去玉山王母出,后又逃出玉山后在民间流落三百多年,最后隐匿清水镇自称玟小六,最后被少昊认出是遗失的女儿,在玉山王母帮助下,恢复本来容颜,举行浩大的祭祖仪式。身份也是多变。

这部小说很好看,当初我是在图书馆看的,就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看完了,但是这部小说有点虐,男主刚出场的时候就被虐的不成样子,浑身上下没一块好肉,两人的感情受到很多阻挠。

据爆这部小说也要拍成电视剧,是由赵丽颖和杨洋主演,小编很是期待,毕竟这两个人的颜值都是可以抵挡一切的!

总之是一部可以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媲美且相似的小说,且桐华的文笔自不必说,推荐书荒的书友去看!

6.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意思?

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意思就是要懂得知恩和图报,世间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就说明,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把知恩图报作为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精神的追求。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如何变化,也不论国家的不同,制度的差异,古往今来,它始终都是世人普遍崇尚的美德,并被一代代人传诵。

细想人生,就是三万来天的生命。一个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处处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支持、组织的培养、领导的提携、配偶的关爱、社会的给予、大自然的恩赐等等,一生当中都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也许你很努力,也许你很成功,也许你一生顺风顺水,但你应该知道,这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你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份收获,这中间多少都有他人的因素,别人的付出,人家的帮助。“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更何况人都是有着丰富感情的人。因此,我们都应当在心底里拥有一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最原始的感恩之心。

知恩是人的一种良知,也是一个人的人性,更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和境界,而报恩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一种优秀品质。

在古代汉朝就有“一饭千金”的典故,讲的是开国功臣韩信,自幼父母双亡,只能靠乞讨为生,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饭的困惑,然而在淮水边有位人称“漂母”帮人洗纱织布的老奶奶,见韩信可怜,每天将自己仅有的一碗饭分一半给他吃,韩信得以没有饿死。后来他长大成事,被封为“淮阴侯”后,派人四处寻找“漂母”,然后亲自登门跪拜,并以千金相赠,成为知恩图报的千古佳话,流传千年之美谈。

7. 为何会败于大清的冷兵器?

首先,明朝火器一点都不先进。从15世纪初期开始,明朝在火器方面就已经被欧洲超越了。

整个明朝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火铳的时代,就是明末明军实际上都没有几把鸟铳。明实录记载,万历46年以后,出关援辽18万精锐部队,也仅仅配备了6400支鸟铳,也就是说,明军最精锐部队的鸟枪装备率也非常低,平均28人才有1支鸟铳。

而此时鸟铳引进到我国已经有近100年时间,明军鸟枪装备率还是如此之低,主要还是装备落后的火铳。明朝步兵火器从头到尾都是火铳为主力。红夷大炮才刚刚装备没几年就被清军超越,清军红夷大炮有专门的炮车,可以野战。而明军红夷大炮无论质量、威力都落后与清军,而且还没有专门的炮车,野战非常困难。

而清朝一建立,就把明朝五花八门的火铳全部淘汰,步兵火器只配备鸟枪,并且将鸟枪装备率提高到了步兵数量的50-60%,而明朝最精锐部队鸟枪配备率只有3%。清军鸟枪装备率从康熙时期就已经是明朝的多少倍。

现在知道为啥明军火器阵列挡不住,八旗骑兵冲锋了?在17世纪,欧洲那是火绳枪和燧发枪阵列,明朝那是火铳阵列。在17世纪,靠火铳能挡住骑兵冲锋,那就奇怪了,所以明军火器打不过清军,也就非常自然了。

明朝就是因为武器太落后,才无法阻挡住八旗军的进攻。明朝火器从来都不先进,如果在欧洲,那几万八旗军早就被灭了,就连波兰也打不过。

并且,清朝在乾隆时期开始,根据缴获的准葛尔武器,步兵鸟铳已经开始大口径化,配备重型单兵火枪。到了1860年,清军开始大量装备西洋枪炮,并且开始自己生产西洋枪炮。

明朝不过学习了一个红夷大炮,结果质量还不如关外清朝一个部落的神威大将军炮质量好,威力大。而清朝最后几十年则建立起一个军工产业。

但是,清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他们认为自己是在马背上夺得了天下,所以并不重视火枪的发展。其实,他们除了自以为是,还有其他的原因,原因分为两点。

第一,是因为努尔哈赤。对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历史上说法纷纭,史书上只记载了努尔哈赤死于“身患毒疽”,但实际上是跟火器有关。在宁远大战中,努尔哈赤遭受明军火炮而重伤,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去世,而是战败后回到了沈阳。

之后的努尔哈赤郁郁无欢,他想到自己也是叱刹战场的人物,结果在宁远战役中被一个出生茅庐的明将袁崇焕给大败,深感耻辱,郁闷至极。再加上被火器所伤的,后来他背后生出了一个疮,这个疮就是所谓的身患毒疽,最终他的疮突然爆裂,结果就这么因病而亡。

而清朝的皇帝,则把努尔哈赤的死因归结在遭受明军火炮重伤,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死在了火器下,如果继续大力发展火器,那就是对先祖的大不敬。

第二,清朝不发展火器,除了对于先祖的尊敬,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他们锁上自家大门,不愿意跟西方各国沟通,同时清廷也有另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他们认为如果这种威力巨大的火器落到汉人手里,那么清朝统治者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清朝政府宁可把这些优良的火器装备存放在仓库中,也不愿意广泛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4)
会计学毕业论文(哪方面的比较好写)
上一篇 2024年03月28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3月28日

相关推荐

  • 足球小将世界杯漫画(有美少女战士的图片分享吗)

    大空翼给早苗戒指是在世青赛结束的时候动画里并没有制作出这段所以是动画是找不到的只能在足球小将世青篇漫画里找到...

    2024年01月04日
  • 《极限特工2》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看塞缪尔如何稳住第一之位

    文丨青琰纪史编辑丨青琰纪史2002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斥资7000万美元打造的动作片《极限特工》不但取得了全美1.42亿美元票房的骄人佳绩,而且造就了好莱坞新一代动作巨星文·迪赛尔,而文·迪赛尔除了在片中以其一身充满爆发力的健壮肌肉和冷漠不羁...

    2024年01月05日
  • 不妨试试这7款开源&小众软件 完美解决Mac的奇葩痛点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SMZDM.COM|生活家鹊桥仙仙家喻户晓的知名软件好比开架商品,能够解决你大部分的痛点,但你要是个越用越挑剔的人,总会有那么几个功能不顺手;大路货自然有大路货的好处,可总有那么些奇葩群体或者奇葩痛点,是大路货软件远远...

    2024年01月13日
  • 淘宝网加盟店(运营一个天猫店铺)

    如果要开一个天猫店铺,那要分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第三方中介平台进行购买店铺,费用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具体看店铺类目和情况而定,第二种是自己注册进行申请天猫店铺,但需要的资料比较多,而且天猫店铺分旗舰店,专营店,专卖店,具体如图所示:...

    2024年01月17日
  • 15万海内外信众到千年古刹南华寺祈福赏花(组图)

    信众在南华寺六祖殿前礼拜。印安摄中新网韶关2月18日电(记者李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句流传千古的偈语,让广东韶关南华寺和六祖惠能大师闻名于世。记者18日从南华寺采访获悉,自除夕夜开始,数日来至少有15万人到该寺...

    2024年01月27日
  • "黄金投资者狂热,市场分析师警告回调,鲍威尔讲话或提供新线索"

    点击-和讯财经-领plus会员看独家内容:《A股跌到什么位置了?一标志预示市场底即将到来!新型工业化再迎利好,相关产业链迎机遇》背景介绍: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加剧,黄金的避险吸引力不断提升,但美国利率前景走高限制了黄金的吸引力。在此背景下...

    2024年01月30日
  • 贵妃红石材生产厂家(贵妃红和石岛红哪个硬度高)

    石岛红属于花岗岩的一种,石质结构均匀,质地坚硬,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石岛红石质均匀,具有细腻的质感为石材之佳品,力学性能均匀,内部致密,其...

    2024年02月06日
  • qq等级排名(QQ等级16级了有什么好处)

    QQ等级在QQ功能中已经有所体现,即一定等级的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一些付费功能,而且,高等级的会员更能享受到进一步的奖励。...

    2024年02月22日
  • 茶叶生意(烟酒茶专卖店的利润)

    烟的利润最小,5块的烟挣5毛,10块的挣1.5元,15块的也挣1.5元。酒的利润就大很多,一瓶百八十的酒利润大概四五十,利润最大的是茶,十倍.二十倍是它,四十倍.五十倍也是它...

    2024年03月07日
  • 本周六入伏 2022三伏日历送给大家

    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来源:北京市教委...

    2024年03月13日
返回顶部